治療經前症候群之感冒症狀一例

李耿誠醫師

中醫婦科醫學雜誌 10期 ( 2008/02) , 64-65

摘要
本文探討經前症候群之病例有頭痛、咽痛、發熱、疲倦、全身痠痛等感冒症狀,筆者以邪氣凝於少陽膽樞及胞宮,故用小柴胡湯合川芎茶調散治療,獲得滿意療效。

關鍵詞:經前症候群、感冒、小柴胡湯、川芎茶調散

一、 前言
  經前症候群是指婦女在每次月經前產生身體、心理方面的症狀或行為上的異常,如頭痛、身痛、乳脹、浮腫、泄瀉、發熱、口糜、暴躁、易怒、焦慮不安、緊張、沮喪、疲倦、失眠、暴食等。一般月經開始時症狀減輕,月經結束後症狀消失,下次月經前症狀又再次出現。

  中醫認為婦女處於血不足氣偏盛的狀態,經前期及經潮時,陰血下注血海,血海由滿而溢,則全身陰血更形不足,此時因情志所傷,勞倦過度,或大病久病,或多產房勞,或稟賦素弱而導致肝腎陰虛、肝氣鬱結、脾腎陽虛或瘀血阻絡而發為本病。

  西醫認為,本病可能與內分泌因素、精神因素有關,或與患有肝臟病及水鹽在體內滯留有關,或下視丘—腦下垂體—卵巢—子宮軸的調節功能紊亂,或體內維生素B6、血清素缺乏等多因素造成。
本文探討的病例,自覺每次月經前皆有頭痛、咽痛、發熱、疲倦、全身痠痛等感冒症狀,月經結束則症狀消失。以中醫辨證施藥,獲得滿意的效果。

二、 病例
林姓婦女,年齡29歲,身材微胖,月經周期約31~35天,五年前一場重感冒後,每次月經前7~10天皆有頭痛、咽痛、發熱、神倦、肢痛等感冒症狀,但月經一來,症狀立刻減輕,月經一停,感冒症狀消失,每次發病幾乎皆以感冒治療,久而久之,患者每次月經前都吃普拿疼減緩不適,愈近月經,吃得愈多,有時一天吃四顆普拿疼才能緩解頭痛,平時則避免吃冰冷食物。

首次門診2/26,MC2/5,有頭痛,些許疲倦感,咽痛等症狀,脈細,舌紅,苔薄白,經前症候群症狀剛開始。
處方:小柴胡湯6.0g,川芎茶調散8.0g,3×7ds/p.c.。

二次門診3/26,MC3/8,有頭痛,疲倦感,咽痛,脈弦,舌紅,苔薄白,全身痠痛等經前症候群症狀又發作。患者上回門診服藥後,月經來前不需用普拿疼止痛,且精神狀態較佳。
處方:小柴胡湯6.0g,川芎茶調散8.0g,3×7ds/p.c.。並建議患者,藥吃完後必須回診,以調其經前症候群。

三次門診4/1,MC未至,頭痛、疲倦感、腰痠已獲改善。脈弦,舌紅,苔薄白。處方:小柴胡湯8.0g,川芎茶調散6.0g,3×7ds/p.c.。

四次門診4/10,MC4/9,頭不痛,神清氣爽,脈弦,舌紅,苔薄白。
處方:小柴胡湯8.0g,四物湯6.0g,3×7ds/p.c.。

五次門診4/19,無感冒症狀,為預防經前症候群特來求診。
處方:小柴胡湯6.0g,川芎茶調散8.0g,3×7ds/p.c.。

六次門診4/30,無任何經前症候群症狀。
處方:小柴胡湯6.0g,川芎茶調散8.0g,3×7ds/p.c.。

七次門診5/15,MC5/11,月經來時腰不痠,身不熱,頭不痛,氣色佳。
處方:小柴胡湯8.0g,四物湯6.0g,3×7ds/p.c.。

三、 討論與結論
  患者病因可能為五年前的嚴重外感所致,邪氣凝於少陽膽樞及胞宮,造成 MC前氣血不調,血凝於下,清陽不升於上,火氣鬱於中,故有頭痛、咽痛、發熱、疲倦感、全身痠痛等症。MC一至,胞宮經血一下,少陽膽樞通,清陽之氣上升,症狀減。

  小柴胡湯為少陽樞機和解之劑,亦治婦人傷寒,熱入血室之症,故可入胞宮調達氣血,緩解少陽之樞機不利。外感頭痛必用風藥,川芎茶調散組成皆為風藥,能散表邪,且君藥為薄荷、荊芥,二者並能消散風熱,清利頭目,同諸藥上行,以升清陽而散鬱火,濁陰散而頭痛止,陽氣升而疲倦感消。以茶調之,更能清上降下。

  月經期間宜溫養胞宮,通暢經血,不予川芎茶調散,而代之以四物湯合小柴胡湯,名「調經湯」行之。因川芎茶調散過於冷利為升陽之藥,而四物湯為陰血受病之專劑,能調益榮衛,滋養氣血,治衝任虛損。
  經前症候群的治療首重症狀減輕,症狀未發生前應依患者體質與症狀即與服藥,以預防症狀之發生或緩解症狀,月經後的調理更為治癒本病之關鍵。患者月經前應注意勞逸結合,避免精神過分緊張,少吃鹽,可以預防和減輕症狀。

參考文獻
1、吳福明、謝明輝合編:醫方集解,台北:世一書局,1993。
2、游士勳、張錦清編著:實用中醫方劑學,台北:志遠書局,1994。
4、羅元愷主編:中醫婦科學,台北,知音出版社,1994。
5、許濟群、王綿之主編:方劑學,北京,人民衛生出版社,1995。
6、叢春雨編著:近現代二十五位中醫名家婦科經驗,北京,中國中醫藥出版社,1998。
7、馬國強編:婦女疾病飲食調養,台北:浩園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2001。
8、喬模主編:婦科名方,太原,山西科學技術出版社,2002。
9、夏桂成主編:中醫婦科理論與實踐,北京,人民衛生出版社,2003。

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Top